1 引言
矩阵计算不仅在线性代数中, 而且在整个数学, 乃至物理及其他学科中都有重要的地位.
刘绍学先生曾说:“1962年在颐和园龙王庙会议期间, 万哲先学兄对我说:‘搞典型群研究我们掌握一些基本手法和招数, 你们搞环论的有哪些手法和招数?’”“ (20世纪) 70年代在一次出数学竞赛题的会议中与华罗庚先生在他的房间闲谈.他对我说:‘国外把我说 (骂) 成是玩矩阵的魔鬼.……表面上你看我搞的是多复变函数、偏微分方程, 实际上骨子里还是我的矩阵技巧.’”[1]
可见矩阵技巧是在华罗庚学派的“基本手法和招数”之一.
许以超先生说“打洞”是“矩阵计算中的最基本的技巧”.[2]数学中最基本的技巧, 也是最重要、最有用的技巧.冯克勤先生有段很有趣的回忆:“20世纪70年代, 当我成为科大的一名教员时, 曾肯成先生对当年科大的情景说过几句格言, 我只记得其中的两句.一句是‘科大是放羊, 而不是喂猪’, 另一句是‘龙生龙, 凤生凤, 华罗庚的学生会打洞’.”[1]
我们想在此谈谈对打洞技巧的一些认识, 以求大家的指导.
2 什么是打洞技巧
什么是打洞技巧?我们介绍许以超先生的讲法[2].
以$I_k$表示域$\boldsymbol F$上的k阶单位矩阵.设A是域F上的m×n阶矩阵 (即A∈Fm×n) , 且
于是当B是r阶方阵, 且detB≠0时有
以上两式分别将 (2.1) 式中的D, C变成了0, 而0在电报语言中称为“洞”, 因此这种方法称为“打洞”.
类似地, 当E是k阶方阵, 且detE≠0时有
如果A是2阶方阵, 这时 (2.1) 式变为
如果b≠0, (2.2) 式与 (2.3) 式分别变为
类似地, 当e≠0时, (2.4) 式与 (2.5) 式分别变为
(2.2′) 式与 (2.4′) 式是将 (2.1′) 式中矩阵A进行一次初等行变换, (2.3′) 式与 (2.5′) 式是将 (2.1′) 式中矩阵A进行一次初等列变换.因此打洞技巧是矩阵一行减另一行的若干倍, 或一列减另一列的若干倍这两类初等变换的推广.由此可知, 若在 (2.1) 中, C或D可逆, 也可将B, E打成洞.
注 如果我们将域F改为含幺元的交换环, 将条件detB≠0, detE≠0分别换为B, E为可逆方阵, 打洞法仍然有效.条件detB≠0, detE≠0并不等价于B, E为可逆方阵.
3 打洞技巧的应用举例
本节我们用一些例子来说明打洞技巧的应用.
3.1 用打洞技巧计算行列式
打洞技巧的应用当首推“将高阶行列式的计算化为低阶行列式的计算”[2].
例1 设A∈Fn×n, 且$A=\left(\begin{array}{ll}B & C \\ D & E\end{array}\right), B \in {\boldsymbol F}^{r \times r},\det B\ne0$.试证
证明 因为detB≠0, 故B可逆.于是
而
矩阵计算中另一个技巧是所谓 “摄动法”, 常与打洞技巧一起用.
例2 设A、B、C、D∈Fn×n, F的特征为0, 且AC=CA.试证
证明 令$A(λ)=λI_n+A$.则$\det A(\lambda)$是$\lambda$的$n$次多项式,至多$n$个根.由$AC=CA$,有$A(λ)C=CA(λ)$.若$\det A(\lambda)≠0$,则$A(\lambda)$可逆, 且有
于是
由于
故 (3.3) 对任何λ成立.特别地, 对λ=0也成立, 于是结论成立.
注 如果F的特征不是0, 用摄动法时要特别当心.如果F是实数域或复数域时, 在 (3.3) 中令λ→0, 则可知 (3.2) 成立.摄动法实际是源于此.
矩阵乘法的结合性导致对一个矩阵的行变换和列变换的交换性, 于是行、列变换可同时进行, 在打洞技巧中要求 (2.1) 中的B, C, D, E至少有一个可逆, 对特殊情况也不一定.
例3 设A, B∈Fn×n.试证
证明 注意到$\left(\begin{array}{cc}I_{n} & I_{n} \\ 0 & I_{n}\end{array}\right)\left(\begin{array}{cc}A & B \\ B & A\end{array}\right)\left(\begin{array}{cc}I_{n} & -I_{n} \\ 0 & I_{n}\end{array}\right)=\left(\begin{array}{cc}A+B & A+B \\ B & A\end{array}\right)\left(\begin{array}{cc}I_{n} & -I_{n} \\ 0 & I_{n}\end{array}\right)=\left(\begin{array}{cc}A+B & 0 \\ B & A-B\end{array}\right)$
于是 (3.4) 成立.
3.2 用打洞技巧求逆矩阵及判断矩阵的可逆性
判断矩阵是否可逆及求可逆矩阵是线性代数中的重要问题.打洞技巧也是很有用的.
例4 设A∈Fn×n, detA≠0, B∈Fr×r, detB≠0, 且
证明 因为detA≠0, detB≠0, 故A, B可逆.又$\left(\begin{array}{ll}B & C \\ D & E\end{array}\right)\left(\begin{array}{cc}I_{r} & -B^{-1} C \\ 0 & I_{n-r}\end{array}\right)=\left(\begin{array}{cc}B & 0 \\ D & E-D B^{-1} C\end{array}\right)$
故det (E-DB-1C) =detA/detB≠0.因此E-DB-1C可逆.再由
得 (3.5) 成立.
例5 设A, D分别为F上m阶, n阶可逆方阵.则矩阵
证明 因为A, D可逆, 于是有$\left(\begin{array}{cc}I_{m} & 0 \\ -C A^{-1} & I_{n}\end{array}\right)\left(\begin{array}{ll}A & B \\ C & D\end{array}\right)=\left(\begin{array}{cc}A & B \\ 0 & D-C A^{-1} B\end{array}\right), \quad\left(\begin{array}{ll}A & B \\ C & D\end{array}\right)\left(\begin{array}{cc}I_{m} & 0 \\ -D^{-1} C & I_{n}\end{array}\right)=\left(\begin{array}{cc}A-B D^{-1} C & B \\ 0 & D\end{array}\right)$
因此 detH=detAdet (D-CA-1B) =detDdet (A-BD-1C) .
因而, H可逆, 当且仅当D-CA-1B可逆, 当且仅当A-BD-1C可逆.
打洞技巧与数学归纳法结合在一起使用是很常见的情形.
例6 设A= (aij) n×n∈Rn×n满足条件:aij≤0 (i≠j) ;
证明 对n作归纳证明.n=1时, 命题显然成立.设n-1时命题已成立.对A作如下分块$$A=\left(\begin{array}{cc}A_{n-1} & \alpha \\ \beta & a_{nn}\end{array}\right)$$
于是有An-1可逆, 且A
令d=ann-βA
因而有
由于A
令
故AX中每个元素为正数.
注 本例中的矩阵A及其性质在线性不等式理论和Kac-Moody代数理论中是很重要的.
3.3 打洞技巧与二次型理论
用线性代数研究二次型是将二次型化为对称矩阵.将高阶对称矩阵化为低阶对称矩阵既是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务.
例7 设A, B, C, D∈Fn×n, A可逆对称, B′=C, 证明存在可逆方阵T, 使
证明 因为A可逆对称.于是A-1对称.注意到$\left(\begin{array}{cc}I_{n} & 0 \\ -C A^{-1} & I_{n}\end{array}\right)\left(\begin{array}{cc}A & B \\ C & D\end{array}\right)\left(\begin{array}{cc}I_{n} & -\left(A^{-1}\right)^{\prime} C^{\prime} \\ 0 & I_{n}\end{array}\right)=\left(\begin{array}{cc}A & B \\ 0 & D-C A^{-1} B\end{array}\right)\left(\begin{array}{cc}I_{n} & -\left(A^{-1}\right)^{\prime} C^{\prime} \\ 0 & I_{n}\end{array}\right)=\left(\begin{array}{cc}A & 0 \\ 0 & D-C A^{-1} B\end{array}\right)$
因此结论成立.
注 在此题中, 若D也是对称的, 则整个矩阵
例8 设Q为n阶实正定对称矩阵, X为n维实列向量.证明
0≤X′ (Q+XX′) -1X<1. (3.6)
证明 设A=Q+XX′.因Q正定, XX′半正定, 故A正定, 因此A-1也正定.因而
0≤X′ (Q+XX′) -1X.
再由A正定, 知detA>0, 而且有可逆矩阵P使得Q=P′P.因此
$$\left(\begin{array}{cc}P^{\prime} & X \\ 0 & 1\end{array}\right)\left(\begin{array}{cc}P & 0 \\ X^{\prime} & 1\end{array}\right)=\left(\begin{array}{cc}P^{\prime} P+X X^{\prime} & X \\ X^{\prime} & 1\end{array}\right)=\left(\begin{array}{cc}A & X \\ X^{\prime} & 1\end{array}\right)$$又
于是
因此 (3.6) 式成立.
3.4 打洞技巧的其他应用
下面的例子说明用打洞法可将线性方程组中未知数个数减少, 即消元.
例9 设A∈Fn×n, 且
其中B1∈Fk×1, B2∈F (n-k) ×1.X1, X2分别为k×1, (n-k) ×1的未知矩阵.则线性方程组
AX=B (3.7)
中前k个未知数, 即X1满足线性方程组
(A1-A2A
证明 在 (3.7) 的两边左乘
知
于是X1满足 (3.8)
打洞技巧的要害是用“初等变换”将矩阵中的一些元素变为0.在具体处理过程中, 不必拘泥于将所研究的矩阵分为四块.
例10 证明Vandermonde行列式
证明 注意到
References
[1]张继平主编.新世纪代数学[M].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 2002:342, 355-356.
[2]许以超.线性代数与矩阵论[M]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 1992:98.